|
教育學院三下鄉重點團隊系列報道(三十七):唱戲曲,學手語,傳經典
|
| 發布時間:2022-07-09 瀏覽次數:137 |
![]() ![]() ![]() 6月26日上午8時30分,“青春‘育’你行,百年再起航”團隊的顧玉玨、袁鑫兩位志愿者帶領所有團隊成員共同學習戲曲小調和手語舞蹈。戲曲與手語舞蹈不僅是一種藝術,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,作為新時代青年志愿者,應主動承擔傳承戲曲文化的責任,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傳統藝術在校園里流傳。為此志愿者將戲曲帶進校園,讓戲曲走進生活,為學生所了解和喜愛。 人民日報發文倡議關注戲曲時是這樣說的,中國戲曲包含了活潑生動的語言,朗朗上口的民歌民謠,集中了中國文化各要素,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精神和人文精神。聽一曲一調,戲腔婉轉;看水袖翻飛,舞姿綽約。戲曲是中國的國粹經典,為傳承中國傳統戲曲文化,志愿者們跟隨袁老師一起學習北京小調《探清水河》。課程伊始,老師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了這首小調歌詞背后的故事,之后給成員們完整地演唱了這首歌。進行教學時,為了方便成員們進行學習,老師細致地講解了小調的發音要領,帶著志愿者們逐句進行練習。起承轉合,重音吐氣,咿咿呀呀的京腔韻調配上翹起的蘭花指,每位成員都在認真地學習中華傳統藝術。余音繞梁,古韻戲曲在校園里傳播開來。 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除了有聲的歌曲外,還有無聲的手語舞蹈。手語是一種特殊的交流手段,而手語舞蹈則具有夸張性,觀賞性和激勵性,是在手語的基礎上融入其他的舞蹈品種,通過雙手的動作將歌詞演繹出來。顧老師帶領成員們學習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手語時,復雜的手勢變化讓人眼花繚亂。通過對該手語操進行分解教學,成員們跟著老師一步步學習。初次接觸手語舞蹈,難免有些困難,但每一個人都在認真練習,以求達到最好的狀態。下午,為了進一步擴大手語舞蹈在校園里的普及。志愿者在八年級一班開展了手語教學,趣味盎然的課堂教學讓同學們沉浸其中。老師耐心地糾正每一位同學的動作,在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下,每一位同學最終都可以熟練地做出正確標準的舞蹈動作。下課后,老師帶領同學們和志愿者們一起進行了手語舞蹈的表演展示。靈活的手指,翻飛的手腕,就好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。振奮人心的歌曲,配上唯美的手語舞蹈,構成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本次手語活動讓志愿者和同學們在學習知識的的同時,也感受到了民間手語舞蹈的魅力。 發祥于中原河洛的華夏文明浩浩湯湯承接千載,已然成為民族生命的根基。浩瀚的歷史文化中,每一個傳統藝術都是其中最閃亮的部分,民間手語舞蹈是中國舞蹈中的瑰寶,戲曲文化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。傳承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,星光不負趕路人,時光不負有心人。志愿者會一直秉持初心,牢記使命,做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和傳播者。 (教育學院 杜馨雨) |